琥珀| 砂仁| 首乌藤| 掌叶半夏| 天山雪莲| 甘草| 红丝线| 青果| 倒扣草| 油松节| 月季花| 豨莶草| 山柰| 紫苏梗| 女贞子| 醉鱼草| 荔枝核| 地黄| 梧桐子| 人参
共收录中药895
中药

桃仁的鉴别方法

  【鉴定中药材名桃仁

  【药材来源鉴定】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Amygdalus persiea L.[PrunLuS persiea(L.)Batsch]或山桃Amygda-lus davidiana(Carr.)C.de Vos ex Henry[Prunud davidiana(Carr.)Franch.]的干燥成熟种子。李时珍释其名曰:“桃性早花,易植而子繁,故字从木、兆。十亿曰兆,言其多也。”其仁(种子)入药,故名桃仁。

  【药材历史考证】桃仁,原名桃核人。其始载本草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“今处处有,京口者亦好,当取解核种之为佳。又有山桃,其人不堪用。”《本草图经》曰:“今处处皆有之,京东、陕西出者尤大而美。大都佳果多是圃人以他木接根上栽之,遂至肥美,殊失本性,此等药中不可用之。当以一生者为佳。七月采核,破之取人,阴干。”并附有“桃核人”一图。《本草衍义》曰:“山中一种正是月令中桃始华者,但花多子少,不堪啖,惟堪取人。……入药惟以山中自生者为正。”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曰:“桃品甚多,易于栽种,且早结实。……惟山中毛桃,……小而多毛,核粘味恶。其仁充满多脂,可人药用,盖外不足者内有余也。”根据以上本草所载图文考证,未经嫁接的桃Amygdalus perisica L.与野生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(Carr.)C.de Vos ex Henty的干燥成熟种子均为传统药用桃仁。

  【植物形态鉴定

  1.桃:落叶乔木,高3~8米;小枝细长,无毛。叶互生,叶柄长1~2厘米,具腺体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长7~15厘米,宽2~3.5厘米,顶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,叶侧脉不达叶缘,在叶边结合成网状。花单生,先叶开放,直径2.5~3.5厘米;花梗极短;萼筒钟形,萼片5,外被短柔毛;花瓣5,长圆状椭圆形或宽倒卵形,粉红色或白色;雄蕊20~30;子房1室。核果近球形或卵形,外面常密被短柔毛,直径5~7厘米或更大,果肉厚而多汁;核椭圆形或近圆形,两侧扁平,顶端渐尖,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。花期3~4月,果期8~9月。

  2.山桃:与桃主要区别特征:叶片卵状披针形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锐锯齿,下面无毛;萼片外面无毛;果实近球形,果肉薄而干燥,核近球形,两侧不压扁,顶端圆钝。花期3~4月,果期7~8月。

  【药材性状鉴定

  1.桃:呈扁长卵形,长12~18毫米,宽8~12毫米,厚2~4毫米。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,密布颗粒状突起。一端尖,中部膨大,另端钝圆稍偏斜,边缘较薄。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,圆端有颜色略深而不甚明显的合点,自合点处分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。种皮薄,子叶2,类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

  2.山桃:呈类卵圆形,较小而肥厚,长约9毫米,宽约7毫米,厚约5毫米。

  【药材显微鉴定

  1.桃:种皮粉末(或解离)片:石细胞黄色或黄棕色,侧面观贝壳形、盔帽形、弓形或椭圆形,高54~153微米,底部宽约至180微米,壁一边较厚,层纹细密;表面观类圆形、圆多角形或类方形,底部壁上纹孔大而较密。

  2.山桃:种皮粉末(或解离)片:石细胞淡黄色、橙黄色或橙红色,侧面观贝壳形、矩圆形、椭圆形或长条形,高81~198~279微米,宽约至128~198微米;表面观类圆形、类六角形、长多角形或类方形,底部壁厚薄不匀,纹孔较小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桃原产我国,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山桃生于山坡山谷沟底或荒野疏林及灌丛内;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山东、云南、四川等省区。

  【采集加工】8~9月摘下成熟果实,除去果肉,击破果核,取出种子,晒干。

  【饮片炮制

  1.桃仁:除去杂质。用时捣碎。

  2.燀桃仁:取净桃仁,照燀法去皮。用时捣碎。

  3.炒桃仁:取焯桃仁,照清炒法炒至黄色。用时捣碎。

  【性能功用】苦、甘,平。归心经肝经大肠经。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。用于经闭,痛经,癥瘕痞块,跌打损伤,肠燥便秘。内服:4.5~9克,水煎服。孕妇及血枯经闭者慎用。

  【附注】置阴凉干燥处贮藏,防蛀。


最近更新时间:2018-11-06

相关文章

磁石磁石

千金子的鉴别方法  千金子的药材性状鉴定种皮薄脆,种仁白色或黄白色,富油质,气微,味辛,千金子的药材显微鉴定棕色,细长柱状,壁厚,木化,有时...[详细] 秦艽的鉴别方法  秦艽的药材性状鉴定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柔润,略显油性,皮部黄色或棕黄色,木部黄色,秦艽的药材显微鉴定壁薄,略弯曲,平周...[详细]
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正规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,也恳请批评指正。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。

中药 | 网站地图 | 中药材名称大全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合作
Copyright © 2016 www.zhongyo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