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仙子| 榔榆皮| 山楂| 白芷| 何首乌| 东风橘| 土三七| 槟榔| 桑寄生| 地肤子| 厚朴花| 合欢皮| 北豆根| 鹿茸| 紫花前胡| 夏天无| 木鳖子| 翠云草| 僵蚕| 人参
共收录中药895
中药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中药名称大全 > 石吊兰 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QQ朋友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石吊兰

石吊兰药材  【中药名】石吊兰 shidiaolan

  【别名】黑乌骨、石豇豆、石泽兰、小泽兰、岩豇豆、岩石茶。

  【英文名】Lysionoti Herba。

  【药用部位】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常绿附生半灌木。匍匐茎灰褐色,老枝黄棕色,长7~40厘米,不分枝或少分枝,幼枝常有短毛,皮微有皱纹。叶对生或三至数片轮生,革质,有短柄或近无柄,紫红绿色。叶片大小、形状变化较大。楔形、楔状条形,狭矩圆形,挟卵形,或倒卵形,长1.5~5.5厘米,宽3~16毫米,先端钝或短尖。基部楔形或钝圆,边缘在中部以上有牙齿,下部全缘或微波状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,无毛。花序腋生,有花1~4朵,花序梗长1.5~3.5厘米,苞片小,早落,花萼5深裂至基部,裂片三角状条形。花冠白色至淡红色,常带紫色,管状,长3.5~4.5厘米,中部以上膨大,近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无毛,雄蕊4,能育雄蕊2,花药连着。花盘杯状,4裂,雌蕊单一,无毛。蒴果1~2个,条形,长7.5~10厘米,两端有毛。种子细小,顶端有长毛。花期5~7月,果期8~10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阴湿岩石壁或树干上,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、安徽等省区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二季叶茂盛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茎呈圆柱形,长25~60厘米,直径0.2~0.5厘米。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,有纵皱纹,节膨大,常有不定根;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绿色或黄棕色,中心有空隙。叶轮生或对生,有短柄;叶多脱落,脱落后叶柄痕明显;叶片披针形至狭卵形,长1.5~6厘米,宽0.5~1.5厘米,边缘反卷,边缘上部有齿,两面灰绿色至灰棕色。气微,味苦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。归肺经

  【功效与作用】化痰止咳,软坚散结。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~15克,或浸酒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,或煎水外洗。用治咳嗽痰多,瘰疬痰核。

  【药理研究】有抗结核杆菌、抗炎、抗肝毒、止咳祛痰、平喘镇静、降血压、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。

  【化学成分】全草含石吊兰素,即内华达素(nevade-nsin)。还有黄酮类及挥发油类

  【使用禁忌】孕妇忌服。

  【配伍药方】①治腰、四肢痛:石吊兰、杜仲各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  ②治热咳:岩豇豆、青鱼胆草、岩白菜各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
  相关推荐文章

  石吊兰黄酮



最近更新时间:2018-12-01
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。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。

中药 | 网站地图 | 中药材名称大全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合作
Copyright © 2016 www.zhongyo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