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防己| 菊苣| 地不容| 狗肝菜| 珠子参| 半夏| 无根藤| 豨莶草| 瓦松| 肉苁蓉| 太子参| 苎麻根| 大黄| 水朝阳| 白苏子| 路路通| 黑芝麻| 白药子| 木通| 人参
共收录中药895
中药

蒺藜炮制方法与标准

  【药材来源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去杂质。

  【古代炮制方法】南北朝刘宋时代有单蒸干燥后去刺再用酒拌蒸(《雷公》)的方法。唐代用烧灰(《千金》)和熬(炒)(《外台》)的炮制方法。此后,炒法为历代常用。宋代又有酒炒(《总录》)、单蒸干燥后再用酒拌蒸(《局方》)、火炮(《急救》)等法。明代亦有“酒炒去刺”(《必读》)的方法。清代除酒蒸、酒炒外,还有酒浸焙焦(《逢原》),人乳拌蒸、鸡子清炒、当归汁煮《得配》)和醋炒(《治裁》)等法。明、清两代还有一些有关炮制作用的论述。

  【现代炮制方法

  1、蒺藜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。用时捣碎。

  2、炒蒺藜:取净蒺藜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微黄色,碾去刺,筛去刺屑。用时捣碎。

  【饮片性状】蒺藜呈放射状五棱形(5个分果瓣组成),直径6~10毫米;分果瓣呈斧状,长3~6毫米,背部黄绿色,隆起,有纵棱及多数小刺,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,两侧面粗糙,有网纹,灰白色;质坚硬;无臭,味苦、辛。炒蒺藜无刺,表面微黄色。

  【质量标准】蒺藜水分不得过9.0%,总灰分不得过12.0%。

  【炮制目的】蒺藜味苦、辛,性微温。归肝经。具有平肝解郁,活血祛风,明目,止痒的功能。

  生品味辛,其性开散,能散肝经风邪。常用于风热瘙痒,风热目赤,白癜风等。炒蒺藜常用。炒后辛散之性减弱,长于平肝潜阳,开郁散结,多用于肝阳头痛、眩晕,肝郁胸胁疼痛,乳汁不通;亦用于肾虚风热的目赤昏暗。

  【应用选择

  1、生用

  (1)风疹瘙痒:用于风热所致的皮肤发痒和皮疹,常与防风荆芥、蝉衣、赤芍、当归等同用,有养血祛风,止痒的功效,如蒺藜消风饮(《中药临床应用》)。

  (2)目赤肿痛:可与白菊花牛蒡子、石膏等同用,治头目昏暗,或眼目赤肿,心胸烦闷,有祛风清热作用,如白蒺藜散(《博济方》)。

  (3)白癜风:《千金》治白癜风,单用本品为末,日服两次,服至半月,白处见红点,一月即效。

  2、制用

  (1)肝阳头痛、头晕:常与白芍钩藤、菊花、代赭石、牡蛎等同用,能平肝潜阳,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、头晕(如高血压),如平肝降压汤(《中药临床应用》),方中蒺藜宜炒用,减弱辛散之性。此方还可用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。

  (2)胸胁疼痛:可与白芍、郁金枳壳香附川楝子等同用,治肝气郁结所致之胸胁胀痛,有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的作用。《方龙潭家秘》治胸痹,胸胀不通或作痛,用刺蒺藜带刺炒,磨为细末,早、午、晚服用,白酒调服。

  (3)乳汁不通:可单用蒺藜带刺炒,为末,白汤调服,治乳胀不通或乳岩作块肿痛(《方龙潭家秘》)。亦可与橘叶、郁金、玫瑰花、醋青皮等同用,治乳房胀痛,能增强舒肝止痛作用。 (4)目赤昏暗:《方龙潭家秘》治眼疾,障翳不明,用刺蒺藜(带刺炒)、葳蕤(炒)共为散,每早食后白汤调服。亦常与当归尾(酒洗)、生地黄(酒浸)、柴胡黄芩密蒙花羌活等配伍,用于目赤昏花,羞明多眵,痒痛流泪,胬肉白膜,有养血祛风,清肝明目的作用,如大明复光散(《古今医鉴》)。

  【现代研究】以水浸出物、70%乙醇浸出物、总黄酮和总皂苷为评价指标,对炮制温度、炮制时间、翻炒频率三因素三水平进行考察,采用L9正交实验设计考察蒺藜的炮制工艺。筛选出最佳炮制工艺为:1000w功率加热,炒制6分钟,翻炒频率为20次/分。对生品与炒制品进行比较,结果表明炒制后其总黄酮、总皂苷、醇浸出物的含量提高,水浸出物含量降低。

  【

  1、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盐水炒、麸炒等。

  2、文献摘录“须净拣择,蒸一伏时,晒干,于木臼中舂令刺尽,用洒拌再蒸,取出曝干用”(《局方》)。“治风,黄酒拌蒸;清肺,鸡子清炒;治目中赤脉,人乳拌蒸;通月水,当归汁煮”(《得配》)。

  【总结】蒺藜南北朝开始酒制,唐代始用熬(炒)法,以后炒法和酒制就成了历代的主要炮制方法,尤其是炒制,仍为现今用得最广泛的炮制方法。清代是蒺藜炮制发展的全盛期,出现了其他一些辅料制法,并对炮制作用论述较详。盐制古代文献未见记载,为近代的炮制方法,应用也不普遍,认为盐制能引药下行,增强补肝肾的作用。但蒺藜(刺蒺藜)辛散祛风,并非补肝肾之品。历史上曾将沙苑蒺藜称为“白蒺藜”,并在宋、明文献补肾方药中大量出现白蒺藜,于是刺蒺藜(又名白蒺藜)便被误认为补肾之品,造成同名异物混淆不清。历代不少医药著作虽然力图纠正,但仍未完全改变混淆的情况。刺蒺藜盐制可能系沙苑蒺藜炮制方法之误。近代一些中药书籍提到“气血虚者不宜用”似乎支持了上述认识。但也有人提出刺蒺藜是否盐制,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否有补肾作用,并从古代医药文献分析研究中发现有“治虚和治风”双重作用,故认为盐制是正确的。以上看法对研究蒺藜的炮制方法均有参考价值,并应深入研究加热炒制以及辅料酒和盐在炮制中所起的作用。


最近更新时间:2018-08-29

中药炮制推荐文章

胡黄连胡黄连

云母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 云母石炮制方法在古代有烧制、地黄汁制等炮制法,现代炮制方法有生用、醋淬、煅制等炮制法,云母石饮片性状为为不规则片状,薄片...[详细] 龙齿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 龙齿炮制方法在古代有炙制、醋煮制、黑豆蒸等炮制法,现代炮制方法有生用、煅制,龙齿饮片性状为齿状化石碎块,偶见完整齿化石,...[详细]
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正规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,也恳请批评指正。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。

中药 | 网站地图 | 中药材名称大全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合作
Copyright © 2016 www.zhongyo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