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眼肉| 大叶桉叶| 儿茶| 土党参| 苏合香| 白兰花| 茵陈| 春不见| 鹿衔草| 宽筋藤| 火麻仁| 泽漆| 青蒿| 小叶莲| 岗梅根| 莲子| 白背叶根| 木香| 酸枣仁| 人参
共收录中药895
中药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中药古籍 > 《医学纲目》 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QQ朋友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《医学纲目》

  《医学纲目》作者是楼英(1320~1389),明代医家,浙江人,出生于儒医世家,其父亲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是好友。楼英自幼聪颖,读书甚多,尤善医理、易理,与朱丹溪得意弟子戴思恭交往甚密,互相切磋,精通医理。楼英医术精湛,医德高尚,被后世尊称为“神仙太公”。明太祖朱元璋患病,楼英奉诏调治,应手而瘳,朱元璋欲任命楼英为御医,被其婉言谢绝。楼英有感于自轩歧以降,代有名医,医有诸法,各树一帜,推陈出新,但世间庸医不明阴阳、不谙脏腑、不详辨证,多有误诊误治使人夭折者,遂依据《黄帝内经》《难经》等医学书籍,以脏腑阴阳为纲,以病证为目,溯本求源,述源析流,著成《医学纲目》。

  《医学纲目》共40卷,卷1~卷9为阴阳脏腑部,属医学总论部分;卷10~卷29介绍各脏腑有关病证治疗,以内科杂病为主,兼外科、五官科等病证;卷30~卷33为伤寒部,以伤寒病证为主,兼述温病、暑病、瘟疫等;卷34~卷35为妇人部,叙述妇人通治,经、带、胎前、产后等;卷36~卷39为小儿部,介绍小儿通治,五脏所主的各种病证;卷40为运气部,内有《黄帝内经》运气论治、运气占候补遗等。

  《医学纲目》重视阴阳五行学说,确立了辨证论治纲领,博采众长,师古不泥,编撰体例纲目分明,是楼英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,具有以下特点。

医学纲目

  重视阴阳五行学说

 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,也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。阴阳学说是古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变化的自然观和方法论,认为对立统一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,中医学以阴阳的交感、对立、互根、消长和转化规律,阐述生命、健康和疾病。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的生化克制是宇宙间各种事物普遍联系、协调平衡的基本规律,中医学用以说明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,以系统的观点阐明生命、健康和疾病。楼英对阴阳五行学说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。

  在人体生命物质和功能方面,楼英结合临床实践予以发挥,他说:“盖天以阴阳五行,化生万物。其禀于人身者,阴阳之气,以为血气表里上下之体;五行之气,以为五脏六腑之质。由是人身具足而有生焉。”指出人体的气血、肌肤、五脏六腑,均由阴阳五行之气所禀赋。

  在病因学方面,楼英认为阴阳五行之气,其间有多寡厚薄之异,倘遇阴阳失调,五行克乘,就会导致人体患病,“然阴阳错综,五行迭运,不能无浓薄多少之殊。故禀阴阳五行之气浓者,血气脏腑壮而无病;薄者,血气脏腑怯而有病。阳多者,火多,性急而形瘦;阴多者,湿多,性缓而形肥。阳少者,气虚、表虚、上虚,而易于外感;阴少者,血虚、里虚、下虚,而易于内伤。”楼英运用阴阳五行学说,结合人体体质、气血、表里、上下以阐明人体生病的病因病理机制,颇为中肯,具有临床意义。

  在诊治上,楼英强调:“必先分别血气、表里、上下、脏腑之分野,以知受病之所在;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。务在阴阳不偏倾,脏腑不胜负,补泻随宜,适其病所,使之痊安而已。”反映出楼英以调和脏腑阴阳作为临床治病的法则。在历经30多年的临证揣摩之后,楼英在阴阳五行研究上总结出“盖血气也,表里也,上下也,虚实也,寒热也,皆一阴阳也;五脏也,六腑也,十二经也,五运六气也,皆一五行也”的学术论点,并提出“千变万化之病态,皆不出乎阴阳五行”的精辟见解。

  确立辨证论治纲领

  楼英目睹部分庸医学习前辈经验肤浅,生搬硬套,不知辨证,一方不效,则束手无策,故对此深恶痛绝,他把这种不学无术、草菅人命的庸医视之医门之蟊贼,指出:“后世用历代之方治病,或效,或不效者,由病名同、治法异,或中其长,或不中其长故也。”

  楼英阐述病证的同中求异之处,突出辨证论治的原则。以热病为例,“热病之名同也,其治之法异,四君治血实之热也,四物治血虚之热也,白虎治气实之热也,补中治气虚之热也,麻黄治表热也,承气治里热也,四逆治假热也,柴胡治真热也,泻青、导赤、泻白、滋肾、泻黄,治五脏热而各异也,各能洞烛脉证,而中其肯綮,则皆效”。说明同属热病,由于表现的证候不同,临床治疗方法也应有差异,提出“洞烛脉证”“同病异治”的观点。辨证论治的关键在于抓住病证的异同之点,做到辨证施治,这样才能“于临证之际,自然法度有归,不致误投汤剂而害生乱医,获罪神明”。

  博采众长不泥古

  楼英认为,前代医家方书各有专长,“仲景详外感于表里阴阳,丹溪独内伤于血气虚实,东垣扶护中气,河间推陈致新,钱氏分明五脏,戴人熟施三法,凡历代方书甚众,皆各有所长耳”。并根据主治功效,将前代方剂分为两种,即“东垣、海藏、罗谦甫、丹溪以扶护元气为主,可纯根据元方,其余诸方多是攻邪之剂”。

  在临证运用上,楼英强调当辨证施治,随证加减,不拘泥前人之见。他说:“治中风自汗,用桂枝汤;治伤寒无汗,用麻黄汤。此仲景表散之法,百世不易者也。若元气暴亏者,以参芪、桂枝、麻黄等药表散,此丹溪补仲景之法,亦百世不易者也。”楼英认为,伤寒学说在发展,中医流派又很多,偶遇医理不一之处,当以实践为准绳,而不能以仲景是否言及,要以医经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。即便有些医理属仲景未论述的,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;医经中未载录的,但经临证运用证实可取的,均可与经言并存,临床治学,应做到既能独抒己见,又不非议古言,师古不泥,择善而从。

  纲举目张条理清楚

  前代医书编写多以病为纲,只作一次划分,有时难免存在鱼龙混杂之处。《医学纲目》以阴阳为总纲,用以统摄血气、表里、上下;又以五行统摄五脏六腑并以之赅百病的证候及治疗。这样,临床辨证时,读者能迅速从纲到目,从目到标,进行定位,使病因、病机、治法、方药了如指掌。这种分纲列目编排病证的方法为楼英首创,对后世医学著作的编辑有很大影响,可视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成熟的标志。

  《医学纲目》采集的文献资料极为丰富,态度认真严谨,收录历代名方、验方,务求实效;凡所引医论医方中有衍文、错简等时,都详细考核订正;对所引文献方论不符或互有矛盾之处,则尽可能予以辨明。《医学纲目》对总结明代以前的各家学说、指导临床辨证,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,被誉为综合性医著中的佼佼者。《医学纲目》对海外医家也影响深远,日本医家对其中的中医案、医论、文字、方药等内容多有引用。



最近更新时间:2020-11-17
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。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。

首页 | 中药材大全 | 方剂大全 | 网站地图 | 手机版
Copyright © 2014-2021 www.zhongyoo.com 版权所有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