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脷叶| 佛手| 山芝麻| 明党参| 枇杷叶| 三丫苦| 豆豉姜| 蔓荆子| 南天竹叶| 大血藤| 沙苑子| 沉香| 博落回| 小飞扬草| 鳖甲| 地桃花| 黄藤| 巴戟天| 广东络石| 人参
共收录中药895
中药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中药古籍 > 《诊家枢要》 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QQ朋友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《诊家枢要》

 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按压患者脉搏,通过触觉探测脉象、了解病情、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。脉诊属切诊,是中医“四诊”(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)之一,虽居“四诊”之末,但最具中医特色,其历史悠久,内容丰富,文献众多,涉及医学范围广泛,是“望、闻、问”三诊所不能比拟的。

  《诊家枢要》的作者是著名医学家滑寿,滑寿认真总结《黄帝内经》《难经》《脉经》,以及张仲景辨脉法中的脉诊精华,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体会,著成《诊家枢要》。该书对脉诊研究透彻精当,条理清晰,文字短小简明,是中医诊断学史上的重要著作。

  《诊家枢要》共19篇,大致分为四部分。《诊家枢要》第一部分是脉法基础,包括枢要玄言、左右手配脏腑部位、五脏平脉、四时平脉、呼吸沉浮定五脏脉、因指下轻重以定五脏、三部所主等;第二部分论述持脉手法,包括“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”六脉提纲,“举、按、寻”持脉之要,察脉“上下”“来去”“至止”六字之别,脉贵有神等;第三部分论述临证脉类,包括脉阴阳类成,兼见脉类、诸脉宜忌类、验诸死证类、死绝脉类、五脏动止脉、妇人脉法、小儿脉法等;第四部分介绍脉象统会16种脉象以及歌诀。

诊家枢要

  《诊家枢要》篇幅短小,贴近临床,具有以下特点。

  一、内容经典规范

  《诊家枢要》的诊脉方法标准规范,其中关于诊脉时调息、布指、举、按、寻等方面的描述已成为现代《中医诊断学》“诊脉方法”的经典论述。如持脉手法中开门见山地指出:“凡诊脉之道,先须调平自己气息”“一呼一吸之间,要以脉行四至为率,闰以太息,脉五至,为平脉也。其有太过不及,则为病脉。看在何部,各以其部断之”。强调医者在诊脉时,首先要调平自己的气息,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。进而交代了寸、关、尺布指方法和切脉指力,“先以中指定得关位,却齐下前后二指。初轻按以消息之,次中按以消息之,次重按以消息之。然后自寸关至尺,逐步寻究”。对于布指之疏密则指出:“诊脉之际,人臂长则疏下指,臂短则密下指。”强调因人而异,灵活对待。

  二、突出脉诊注意事项

  1.强调诊脉要先识时脉、胃脉与腑脏平脉。时脉的特点是:春三月脉带弦,夏三月脉带洪,秋三月脉带浮,冬三月脉带沉。胃脉的特点是“中按得之,脉和缓”。如果一个人“脏腑脉既平,胃脉和,又应时脉”,就是无病,此外就是有病。

  2.强调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,提出举、按、寻三法。《诊家枢要》明确指出持脉三要:即举、按、寻。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,又叫浮取或轻取;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,叫按,又叫沉取或重取;指力不轻不重,还可亦轻亦重,以委曲求之叫寻。诊脉必须注意体会举、按、寻之间的脉象变化,如此才能更好地探访病证。

  3.注重诊察脉神、脉势。滑寿认为,诊脉者在举、按、寻中应着重体察脉神,这“神”是指整个脉象的神态,并援引“不病之脉,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。有病之脉,则当求其神之有无”。察脉势是指察脉须识“上下”“来去”“至止”六字,这六字是滑寿诊脉心法的总结,以脉搏之上下波动以察表里虚实;“来去”察腑脏气机之通塞盛衰;“至止”以察阴阳寒热之分,此六字反映了阴阳表里之虚实及脏腑气机之盛衰,受到历代医家重视。

  4.强调明脉须辨表里虚实。表属阳属腑,因六淫之邪袭于经络,未入于胃及脏;里属阴属脏,因七情之气郁于心腹,饮食五味所伤留于脏腑,不能散越、通泄而致;虚者指元气亏虚、精神耗散、气力衰竭;实指邪气之实,因正虚邪乘,非元气实。

  三、以六纲统领诸脉

  《诊家枢要》将脉象厘定为30种,分别是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、洪、微、弦、缓、涩、长、短、大、小、石、紧、弱、动、伏、促、结、芤、革、濡、牢、疾、细、代、散,每条首叙该脉体象及主病,然后依临床常见兼脉简述其病候,最后依该脉所现寸、关、尺不同部位分述其常见病证。

  滑寿认为,脉有多种,脉形不一,主病亦不同,要有重点地加以区分,于是提出诊脉当以“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”六脉为纲统领诸脉。“浮、沉”以切脉指力而言,“迟、数”以脉来至数而言,“滑、涩”以脉往来之形区分。其中,“浮”为阳,可以轻手得之,“芤、洪、数、大、长、濡、弦”皆轻手得之,可以用“浮”概之;“沉”为阴,重手而得之,“伏、石、短、细、牢、实”皆重手得之,可以用“沉”概之;“迟”者一息脉二至,“缓、结、微、弱”皆“迟”之类。此六脉足可以概括疾病的病位、病性,进而对病机作出诊断。以六脉为纲,统领30种脉象,纲举目张,提纲挈领,使后学者见象知理,易于掌握。

  四、建立脉象主病与六部定位主病相结合的诊病方

  历史上王叔和最早将二十四脉象主病、六部主病结合论述,但自唐以后很少论及,滑寿重新将脉象主病与六部定位主病相结合来诊病。如:迟脉,左寸迟,心上寒,精神多惨;关迟,筋寒急,手足冷,胁下痛;尺迟,肾虚便浊,女人不月;右寸迟,肺感寒,冷痰气短;关迟,中焦寒及脾胃伤冷物,不食;沉迟为积;尺迟为脏寒泄泻,小腹冷痛,腰脚重。这种将脉象与六部定位相结合诊断疾病的方法影响深远,后世不少医家都继承了这种方法。

  五、重点论述了妇人、小儿及危重脉象

  由于妇人、小儿、危重脉象的独特性,《诊家枢要》进行了重点论述。

  妇人脉法论述了妇人常脉、病脉、妊脉及妊娠后生男女之脉;指出女性不同生理阶段所主脏腑不同,如“凡女人天癸未行之时属少阴,既行属厥阴,已绝属太阴。胎产之病从厥阴”;并根据脉象判断其是否患有妇科疾病,如“若肾脉微涩或左手关后尺内脉浮,或肝脉沉而急,或尺脉滑而断绝不匀,皆经闭不调之候也”。

  小儿脉法中,指出对于3岁以下小儿,通过看虎口三关纹色以定疾病的阴阳、虚实、寒热,“紫热,红伤寒,青惊风,白疳病。惟黄色隐隐,或淡红隐隐,为常候也。至见黑色,则危矣。其他纹色,在风关为轻,气关渐重,命关尤重也”。3岁以上小儿则一指按三关(寸、关、尺),至数多则为热,至数少则为寒。滑寿进一步指出“(脉)虚濡为惊风,紧实为风痫,紧弦为腹痛,弦急为气不和,牢实为便秘,沉细为冷”等。

  在“死绝脉类”论述了弹石脉、鱼翔脉、雀啄脉、屋漏脉、解索脉、虾游脉、釜沸脉等7种危重脉象。滑寿详细描述了其脉象特点,指出弹石脉、鱼翔脉主肾绝;雀啄脉、屋漏脉主脾胃衰绝等。

  《诊家枢要》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王纶、皇甫中、薛己、汪机、张介宾等医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曾以各种方式对《诊家枢要》的内容予以引述,以阐明自己赞同滑寿的观点。《诊家枢要》对李时珍编撰《濒湖脉学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

最近更新时间:2021-01-07
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。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。

首页 | 中药材大全 | 方剂大全 | 网站地图 | 手机版
Copyright © 2014-2021 www.zhongyoo.com 版权所有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