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河柳| 五加皮| 千日红| 颠茄草| 大黄| 乌梅| 野菊花| 广东刘寄| 海金沙| 大蓟| 草果| 鳖甲| 丁公藤| 川射干| 草乌| 石菖蒲| 山慈菇| 铁皮石斛| 槲寄生| 人参
共收录中药895
中药

玫瑰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

  【形态采制】

  玫瑰为蔷薇科落叶灌木,直立高2米左右,枝条粗壮生刺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椭圆形至椭圆卵形,表面多皱纹,长2~5厘米,宽1~2厘米,碧绿油润。春末夏初开花,直径6~8厘米,朵大圆匀,花瓣层厚,芳蕊多蜜,雄雌性多数,色彩有红、紫、白,鲜艳秀丽,芳香馥郁。果结秋季暗橙红色。《花镜》载:“宋时,官院多采之,杂脑炷以香囊,芳茵袅袅不绝。”其浓香丽色,常使赏花者爱而难舍,前行而止步,赞叹故名“徘徊花”。

  玫瑰花原产我国,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“汉武帝乐游苑中,栽培有玫瑰树。”说明栽培至迟开始于西汉。现在分布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安徽,今山东平阴县、北京门头沟妙峰山、甘肃永登县苦水乡是三大产地,唯苦水为最。世界各国均有,200多种品名,品种20000多种。银川、兰州、乌鲁木齐、佛山等定其为市花,是国花之最。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保加利亚、捷克、罗马尼亚、印度、伊朗、伊拉克尊其为国花,保加利亚将侵略者称之为偷玫瑰的人。巴尔干山的玫瑰谷是玫瑰游园,花开时举行盛大的玫瑰节,编织花环,撒花瓣,使游人沐浴在花的海洋之中。

  【养生保健作用】

  玫瑰花性微苦温,味甘,入肝经脾经,行气解郁,和血散瘀。养生中注意紫者人血分,白者入气分。花蕾将开时分批采摘,速摊薄,花冠向下文火烘干(优于晒干)后在翻烘其他部分。用于治疗肝气痛,新久风痹,吐血咯血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乳痈肿毒。

  《本草正义》云:“玫瑰花香浓,清而不浊,和而不猛,柔肝醒胃,疏气活血,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,刚燥之弊,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。芳香诸品,殆无其匹”。

  《食物本草》曰:“玫瑰花食之,芳香甘美,令人神爽。”其花含香芳醇、橙花醇、丁香油酚、维生素C、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。若将半开的花瓣撕开,层层撒糖,铺人大口瓶内,按实封口,待糖溶后,堪称糕点上等配料。

  《梦粱录》记载:宋人用玫瑰制作饼儿筵。取新鲜玫瑰花末、玫瑰花酱、花枣泥、芝麻、猪油调入面粉,与削皮荸荠制成玫瑰荸荠饼,外黄内软。

  《纲目拾遗》云:“玫瑰露(玫瑰花蒸馏液)能和血、平肝、养胃、宽胸散郁。”

  《纲目拾遗》云:“可治疗噤口痢,用玫瑰花阴干煎服。”

  《少林拳经》云:“玫瑰花治疗跌打损伤。”

  《荷兰药镜》载:“功能刷净污液,令体内清洁强壮。凡脑病吐血痨咳、肺疡、白带、月经不调、月经过多、下痢等症,用之均效。益衄血、吐血,妇女崩漏,有效便利。”但必须芳香新鲜,否则无效。

  玫瑰花是高级化妆品原料,1000克玫瑰油价值,相当于1520克黄金。

  【养生配方推荐】

  (1)玫瑰15克,红花当归各10克。浸入白酒250毫升中7日。随量饮。用于治疗风湿疼痛。

  (2)玫瑰花9克,佛手花12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用于治疗肝郁胃痛。

  (3)玫瑰花干品加茶叶冲水频饮。治疗胸闷不舒,胃脘胀痛,隐痛暖气。

  (4)蚕豆花、玫瑰花、白菊花各适量茶饮。治疗心情烦闷、发怒而引起的肝风头痛。

  (5)鲜玫瑰花捣汁炖冰糖服。治疗肺病咳血。

  (6)玫瑰花浸入梳头油中数日后,再用浸有玫瑰花的梳头油,能使头发增加光泽,治疗头屑过多,又能防止头发早白。

  (7)玫瑰花焙干研末,每服3克,温酒送下。治疗皮肤肿毒初起。

  (8)玫瑰、月季、当归各10克,益母草30克。水煎服。治疗月经不调引起的疼痛。

  (9)《集听方》:“治吐血(内伤出血症),用玫瑰花不拘多少,去蒂捣汁熬膏,贮瓶内,每早空腹四五匙白滚水冲服,一二日可愈。”

  (10)《花经》:“玫瑰花片常服食作馅、浸酒、炮茶,其味无穷。”

  (11)玫瑰花12克,冬虫夏草10克,三七粉3克(冲)。水煎服。用于治疗咳嗽咯血。

  (12)玫瑰花90克为末,鲜姜汁20克,红糖250克。拌匀。每日3次,每服10克。用于治疗胃脘寒痛。

  【保健注意】

  (1)配方用3~6克。

  (2)气血虚弱者不宜。


最近更新时间:2015-05-21

相关文章

柏子仁柏子仁

款冬花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 款冬花养生作用有用于咳嗽,温而不燥,且可润肺,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随症配伍。款冬花养生方法有用款冬花、百合等份。共研末,蜜丸...[详细] 酸枣仁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 酸枣仁养生作用有养肝宁心,安神敛汗,有增强免疫力及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。酸枣仁养生方法有用酸枣仁40~50克,捣碎后煎取浓汁,...[详细]
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正规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,也恳请批评指正。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。

中药 | 网站地图 | 中药材名称大全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2016 www.zhongyo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