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香根| 山楂| 密蒙花| 矮地茶| 狼毒| 紫河车| 白花丹| 银柴胡| 桑椹| 苦杏仁| 稻芽| 天仙藤| 猕猴桃| 阿胶| 叶下珠| 麦冬| 火麻仁| 丝瓜络| 广东合欢| 人参
共收录中药895
中药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中药古籍 >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 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QQ朋友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

  南宋时期,太医局刊印了一本极为实用的儿科学专著——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中的卫生即“保卫其生”;总微是“总括精微”的意思;论方则是“论述古今方书极为详尽”的意思。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是一本富有传奇色彩的书籍。传说,有一位农民劳作后到一古墓中乘凉,无意中捡到一本书,这是一本治疗儿科疾病的医学书籍,也就是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贡献此书的何大任说:“家藏甚久,至今六十余载,不知作者为谁,博加搜访,未尝闻此书之流播也。”这更显得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神秘异常。

  从书中部分引述《圣济经》以及钱乙等小儿方论看,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成书年限应晚于《圣济经》,《圣济经》成书于宋徽宗政和八年(1118年),而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大约成书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的作者可能是一位身处乱世、经历坎坷、学识渊博、在民间悬壶济世的儿科学专家。

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是南宋以前儿科学专著,共20卷;卷1~3为总论部分,对医生提出“正己”“正物”的要求,分别阐述胎儿的禀受、胎疾、初生儿的洗浴、断脐、哺乳、慎护、食忌、脉理,以及五脏主病、发热症治等;卷4~20为各论部分,系统论述小儿多种常见病,儿科四大证(麻、痘、惊、疳)及咳嗽、吐泻、黄疸、诸虫等病尤为详备。此外,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还涉及与小儿相关的皮肤科、外科、五官科及扑坠损伤等疾病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引用的文献有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《圣济经》等,分门别类,条分缕析,内容丰富,较为全面、系统地论述了小儿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治疗、预防、护理等问题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共载证论108条,方剂约1490首,对病因病机、证候归类、治则方药之论繁而有序,博采众长,所用方药简洁、稳妥、实用,并总结了南宋以前儿科学发展的一些突出成就,汇集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。

  科学界定小儿年龄范围

  儿童的生理与成人有很大区别,因此,明确儿童的年龄范围就显得非常重要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18岁以下为小儿;《小品方》提出16岁以下为小儿;《幼幼新书》引用《惠眼观证》的观点,认为15岁以下为小儿;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则以性发育成熟为标志,提出14岁以下方为小儿。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记载:“男不过十五而娶,至十八已有生一二子者,岂得为小儿也。以今时言之,当以十四以下为小儿治。其十五以上者,天癸已行,婚冠既就,则为大人治耳。”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根据婚娶生育的实际年龄划分界定小儿年龄,是儿科史上对小儿年龄划分最为合理的说法。

  强调按五脏盛怯对小儿生长发育进行调治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认为,母气胎育有盛衰虚实,故子生后有刚柔勇怯之别,怯弱者可用方药补养。心气怯者“性痴而迟语,发久不生,生则不黑”,用巨胜丹、菖蒲丸补养调治;肝气怯者“长不能行而脚细”,用麝茸丹、羚羊角丸、赤芝散、乌犀丸补养调治;脾气怯者“肌虚而喜汗,汗多则肉瘠”,用丁香散、香瓜丸补养调治;肺气怯者“肌肤粗败,若无皮而血凝”,用龙胆汤补养调治;肾气怯者“解颅而囟不合,牙久不生,生则不固,面惨,目睛多白”,用玉乳丹补养调治。

  总结论述小儿变蒸

  小儿变蒸又称变蒸,变是指变其情志、发其聪明,主要是指精神发育;蒸是指蒸其血脉、长其百骸,主要指形体发育。小儿变蒸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,该学说首见于王叔和的《脉经》。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认为,小儿胎化十月而生,皮肤、筋骨、脏腑、气血虽已全具,但未充备,故变蒸者为长神智、坚骨脉之生理现象。谓小蒸10次,每次32天;大蒸4次,每次64天;大小蒸共576天。变蒸结束后,小儿血脉充荣,则手能握,足也能步;气血已荣,脉理已全,方可进行脉诊。

  详细阐述小儿三关指纹诊法

  由于小儿不会言语,不好切脉,古代中医常凭辨认虎口食指指纹的形与色来诊断疾病,以了解病邪的性质、正气的盛衰、病证的深浅轻重等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记述了11种指纹形态,“第一指上仄三节,名曰三关,小儿从男左女右看之,有八般筋脉纹状,以验其病,名曰八片锦。最下一节,名为气关,有纹过者,病才觉重。诸病既生,则气不调顺,故名气关也。第二节名为风关,有纹过者,须发惊风,渐加困重,故名风关也。第三节名为命关,有纹过者,则病极而命危殆,故名命关也……若纹直者是惊,曲者是伤,沉隐为风,曲外有冷,曲内为食”。这些方法论述至今为医家沿用。

  对小儿疳病论述精微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记载:“小儿疳病,诸论丛杂,唯五疳之说为当,其证候外则传变不同,内则悉属五脏。”书中详细论述了肝疳、心疳、脾疳、肺疳、肾疳的症状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将小儿疳病与成人劳瘵作了细致的鉴别,指出“小儿疳疾,乃与大人劳瘵相似,故亦名疳劳;大人劳者,因肾脏虚损,精髓衰枯;小儿疳者,因脾脏虚损,津液消亡,病久相传,至五脏皆损也;大人劳疾,骨削而气耗;小儿疳疾,腹鼓而神羸,以其病之始也,其脏之传受不同故也”。由此可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对小儿疳病论证的精微详备。

  对小儿惊痫、疮疹论述详细

  小儿惊痫、疮疹是古代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对此论述尤为详细,认为小儿惊痫宜分轻重,“轻者但身热面赤,睡眠不安,悸惕上窜,不发摇者,此名惊也。重者上视身强,手足拳发搐者,此名痫也”。治疗时应“参推五脏、审别形候、察其虚实、观以时刻”进行辨证施治。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论述了小儿疮疹与伤寒的区别,治疗时初宜温平,不若伤寒发散解之;病中切忌大下,热者极盛者微与利之;已出慎不可下;至疮疹焦落,病体已复尚可用解余毒药下之,亦不可快药过多。在治疗中对于疮疹下法论述甚为严谨。

  对小儿破伤风见解独到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首次指出小儿脐风撮口与成人破伤风同类,“亦如大人因破伤而感风,则牙关噤而口撮,不能入食,身硬,四肢厥逆,与此候颇同,故谓之脐风撮口”。在小儿破伤风预防上,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提倡用烙脐饼按脐带上,并烧炙脐带,再用封脐散封裹脐部,不但对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有重要作用,而且为小儿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。

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医学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既记载了当时外科可以治疗的六指、缺唇2种先天性畸形,还记载了双瞽、只眇、独肾、侏儒等当时不能治疗的先天性畸形。作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医学,认为“十二病中,惟是二种仅有手段。昔人之不能,而后人得之,千载之后,必有治今人不治之病者”。

  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内容丰富,从出生至儿童,凡与之有关的疾病之病因、证候、治法、方药等,无不一一论及,实为集南宋以前儿科学专著,在儿科临床颇受推崇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评价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为“详载各证,悉近时医书所未备,其议论亦笃实明晰,无明以来诸医家党同伐异、自立门户之习,诚保婴之要书也”。



最近更新时间:2021-06-07
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。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。

首页 | 中药材大全 | 方剂大全 | 网站地图 | 手机版
Copyright © 2014-2021 www.zhongyoo.com 版权所有 中药查询 京ICP备13004469号-1